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香港供楼负担比率全球最高

发表于2014-07-29

据香港《星岛日报》报道,香港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供楼负担比率最高的城市,

楼价中位数达402万元(港元下同),平均每个家庭“不吃不喝”14.9年,

方可买到一单位,即使面对现时低息环境,

但家庭平均每月供款仍占收入达六成半。

同时,港人亦只能“蜗居”,

该调查显示,新楼居住面积同样为全球最小,平均每单位只有不足500方呎。

美国顾问机构Demographia就去年第三季的国际房价负担能力发表报告,

并就全球360个城市或地区进行调查,

该报告统计,以香港家庭年入息中位数27万元、

楼价中位数则为402.4万元,即楼价占家庭每年入息中位数的14.9倍,

较去年的13.5倍再上升,同时创下该公司调查10年以来的新高。

至于排名紧随香港其后的,是温哥华及旧金山,其比率分别为10.3倍及9.4倍。

该机构又指出,虽然香港楼价甚高,

但居住面积却为全球最小,平均每个新建单位面积只有不足500方呎,

相对美国平均每单位约2500方呎,只有1/5,较邻近的新加坡亦少近一半。

该调查又引述研究指,表示香港用地限制推高楼价,

令现时的负担水平,较邻近的新加坡高出近3倍,

较东京、大阪等地更高出最少3倍以上。

据该报告提出的可负担水平,楼价在家庭收入3倍以内,

方属“可负担”标准,

而占家庭年收入3.1至5倍则界定为“难以负担”或“甚难负担”,

至于比例达5.1倍或以上,则属“极难负担”,

而最新的数字则显示,香港楼价已超越“极难负担”的水平。

香港中大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表示,

如果一个家庭可以用月入三成供楼,就属于最健康的水平。

虽然现时香港的供楼负担比率离他所指的健康水平有一段距离,

但他认为,这不等于楼市会爆破,因为楼价升跌原因甚多,

例如低息环境持续,而且香港经济基调良好,

相信楼价难以重演如1997当年急泻的情况。

上一页|1|
/1页